
中俄经贸合作又上新台阶,中俄物流企业有望再拔新高度
在近日,境外中资企业商(协)会联席会议以及俄罗斯中国总商会联合发布了《中国企业在俄罗斯发展报告(2021—2022)》。俄罗斯中国总商会会长周立群表示,尽管新冠肺炎疫情和乌克兰危机带来了包括原材料价格上涨、物流运输问题以及卢布汇率波动和次级制裁风险增加等挑战,但是中国企业在俄罗斯积极应对,发挥主观能动性,克服各种困难,以实现中俄两国元首设定的2000亿美元贸易目标。、
在过去的两年里,中俄经贸合作展现了一系列新的动态。中俄东线天然气管道于2019年12月通气后,一些具有战略意义的大型项目正在稳步推进。作为俄罗斯的优先基础设施项目,中国铁建承建的莫斯科地铁项目在2021年底成功运营。
中俄在能源领域的合作至关重要,双方互为重要的战略伙伴。作为中国的第一大能源进口来源国,俄罗斯在2022年2月与中石油集团签署了原油购销合同补充协议,增加了1亿吨的原油供应,以满足中国西部炼厂的需求。同时,中俄远东天然气购销协议也同步签署,俄气公司每年将向中国输送额外的100亿立方米管道天然气。这些协议的签署标志着中俄能源合作继续保持稳定发展的趋势。
中国企业不断拓展对俄投资领域,从传统的能源和农林开发延伸至汽车、家电、食品加工等制造业。此外,双方正积极推动中俄联合科技创新基金的设立,以促进科技创新领域的合作。中国企业正利用俄罗斯当前的远东发展战略、超前经济发展区和符拉迪沃斯托克自由港等投资机会,与俄方开展多领域的合作,以适应中俄投资合作的新趋势。
根据2021年俄罗斯中国总商会的一项调研,在俄的中国企业认为,除了两国疫情防控政策带来的人员往来不便和原材料价格上涨等问题外,俄营商环境还存在着一些突出问题。这些问题主要包括俄联邦与地方吸引外资政策的差异性大、专业人才不足、行政壁垒以及对所有权和合同权益保护不足等。
在俄中资企业面临结算、物流、供应链、履约、经营成本等共同问题,原因是全球三大信用评级机构标准普尔、惠誉、穆迪以遵守美西方对俄实施制裁为由,宣布撤销了对俄罗斯以及该国实体的评级。为此,《中国企业在俄罗斯发展报告(2021—2022)》提出了以下建议:密切关注俄与西方国家关系走向、密切关注国际能源及大宗商品走势、主动适应俄环境的复杂性、注重属地化经营与当地融合发展、依法合规经营,共同规范贸易秩序。